“做我的m吧,搬来和我一起住,工作可以辞了,我养你。你需要做的,就是全身心地侍奉我,我会给你提供一切”。我上周在小众软件认识了一个自称男s的人,我俩加上好友满打满算都不到24个小时,他甚至连我具体做什么工作的、性格怎么样、喜欢什么play都不知道,就发了这么一段话。我直接回了他一句:“你圈不了我,也养不了我”,然后就把他拉黑了。
以上是来自@小初的经历。

我看完了她给我发的消息之后,我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。因为我知道,在我们这个圈子里,这种“圈养”的玩法和打着这个旗号的诱惑并不少见。特别是对于那些刚踏入圈子没多久、对这种关系还满是浪漫幻想,或者正处在人生迷茫阶段、不知道该往哪儿走的下位者们来说,“我养你”“你只属于我”这样的话,听着真的太有诱惑力了,像是一个可以躲避外界风雨的地方。
但今天,我想站在一个sub的视角,对所有萌生过“圈养”念头,或者正在实践“圈养”的上位者们,提一个问题: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?这个责任,可远远不止是付点生活费、解决个温饱那么简单。
角度一:人格独立性
我们先说说经济责任这个事儿的背后,其实是对人格独立的剥夺。
“我养你”这话,大概是“圈养”里最具有迷惑性的一个条件了。这话听着多像霸总小说里的情节啊,这好像意味着物质保障和无忧无虑的生活。但真的是这样吗?当一个上位者要求下位者辞去工作,以后完全依赖于他了ta生活的时候,ta实际上是在让对方把经济独立权交出去。而在现在这个社会,经济独立,是人格独立最基础的条件。
第一,你剥夺了ta的“选择权”:一个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、花一分钱都得俩手朝上和你要的人,在关系里说“不”的底气会大大降低。等ta所有的吃穿用度都得靠着你的时候,ta还有多少勇气去说不呢?去拒绝你提出的、哪怕ta内心并不愿意的实践要求呢?到了真被伤害的时候,ta还有多少能力干脆利落地转身就走呢?她还有多少能力在感到被伤害时,潇洒地转身离开?这本质上是在创造一个权力不平等的“困境”。
第二,一份工作,能带给一个人的可不仅仅是每个月到手的那点薪水那么简单,还有自己的社会身份、技能增长、人际交往和成就感。让ta辞掉工作被你圈养,就相当于让她从主流的社会轨道上脱轨。等过了一两年,ta要是想重返职场,就会发现自己多被动,行业认知更新了、人脉也断了,和整个职场都脱节了。这个代价,在你想圈养ta的时候,你计算过吗?
第三,你的“养”,标准是什么? 是只保障ta不饿死、能勉强活下去就行,还是能一直维持ta之前的生活品质或者更好?比如ta想吃点什么、买点什么用不用犹豫?ta平时护肤化妆、买新衣服、想报个班学点技能还有其他自我提升的费用,也都包含在养里面吗?万一ta家里人遇到点急事,急着用钱的时候,你能无条件地帮忙,不打折扣吗?等你们圈养的新鲜感和激情满满褪去了,或者这段关系走到头了,你又打算怎么安置ta呢?是要让ta两手空空地重新面对生活吗?这些问题看着现实,甚至让人有点不舒服,但就是这些,才是是“圈养”这个听起来刺激美好的承诺里最经不起推敲的部分。
一个真正负责任的Dom会思考,怎么帮ta即使不在自己身边的时候,也能在属于自己的天空翱翔。Ta可能会帮助对方做职业规划、可能会在ta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忙出出主意,但绝不会脑子一热,就为了一己私欲、为了让ta“随时可用”,就去毁掉她安身立命的根本。
所以当你想圈养ta的时候,你真的有那个实力并且也真心愿意为她未来五年、十年的人生发展负起全责吗?包括ta可能出现的职业断层、再就业困难的这些现实问题,你都能一力承担吗?毕竟“圈养”从来不是简单给口饭吃,你要顾及到ta长远的人生规划,帮ta应对放弃工作后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风险。你的“养”,到底是一时兴起,还是一份经过深思熟虑、具有法律效力的长期生活保障协议呢?
角度二:极致的情感责任
“圈养”就意味着更深度、更全方位的情感依赖。她不再有自己独立的情绪出口,所有心事、所有情绪都要跟你分享。当ta生活的重心完全围着你转,ta的喜怒哀乐全部系于你一身的时候,你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ta的状态,这份情感责任可比普通的情侣或者上下位关系重太多了。
首先,你得给ta提供“绝对的安全感”: 一个被“圈养”的下位,ta的世界会变得很小,小到眼里、心里只有你。ta可能会慢慢脱离原来的朋友、社交圈,生活里除了围着你转,没别的事儿可做,你成了她的全世界,她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你身上。你的情绪、你的态度,就是ta的全世界。所以,你需要有特别稳定的情绪和非常强大的内心,才能接得住ta所有的焦虑、不安和脆弱。你不能今天把她捧上天,明天就因为自己工作不顺心、或者心情不好就忽冷忽热。
其次,你还得当好一个心理咨询师:要是一个人长期脱离了正常的社会交往,ta的内心就会产生空缺,ta只能来找你填满。所以你还得懂一些心理学知识,还要有共情ta的能力,更要有足够的耐心,帮她在ta疏导那些因为孤独、觉得自己没价值而产生的负面情绪。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,得长期坚持,而且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包容、去引导,不是一时兴起就能做到的。这些,你是真的准备好了吗?
最后,你还不能“失位”: 这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在这段关系里,你不能随便缺席ta的情感需求,不能让ta觉得没人管、没人在乎,更不能把ta一个人丢在一边不管。普通的亲密关系,就算今天吵得再凶,转天大家可以各自上班,找朋友吐槽吐槽,还有个缓冲的空间。可是在“圈养”这种关系里,你没有资格说:“我们各自冷静一下”,没有资格暂时抽身。ta的世界里只有你,你要是不管ta了,ta就没地方去、没人可找,只能一个人陷在情绪里,越想越难过。当然你也会累、会烦、会觉得腻,这些你都可以和ta好好说。但你不能把ta一个人丢在没有任何感情支撑的真空里。
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压力特别大,有点喘不过气?这要求上位者本身就是一个情感上特别成熟、内在能量也极其充沛的人才做得到。有很多上位,自己心里还跟个没长大的巨婴似的,就想被人关注、被人捧着满足自己,他们之所以想“圈养”别人,说白了就是为了填补自己心里的空虚,满足自己想掌控别人的欲望。ta们自己都站不稳,又谈什么去承载另一个人的全部人生?
所以,在你要求对方完完全全依赖你之前,先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。你的情感,有没有丰沛到足以滋养两个人,还是本身就是千疮百孔,得一直从别人那索取才能填上窟窿?不断从外界索取来填补?
角度三:社交隔离的代价
“圈养”往往都带着或明或暗的社交隔离,不是少交几个朋友那么简单。像:“你有我就够了,不需要别人。”、“你的朋友根本理解不了我们,还会把你带偏”等等这类话术,是不是很耳熟?
要是一个下位者真被“圈养”了,ta跟以前的朋友、家人,甚至兴趣相投的圈友,联系都会慢慢变少,到最后彻底断了来往。一开始可能只是少见面、少聊天,后来慢慢被灌输“这些人不重要”,最后就再也不联系了,ta等于丢了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。
这个支持系统有多重要?首先它是面“现实检验”的镜子:当你陷入一段病态的关系里,朋友和家人往往是第一个站出来提醒你、把你拉回现实的人。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,你自己可能看不清这段关系的问题,但他们的提醒能让你不至于越陷越深。其次它可以让我们的情绪有其他的出口,下位能和朋友聊聊八卦,说说心里话。这些看似琐碎的交流,其实是维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部分。和外人聊一聊,能分流掉不少负面情绪,可要是ta所有的情绪都只能和你一个说,你和ta都会不堪重负。最后万一,我是说万一你对ta不好了,或者万一你们分开了,有这些亲人和朋友,ta不至于无处可去、孤立无援。
毁掉ta的支持系统,就相当于把ta生命里所有的承重墙都给拆了,最后就只留下你这一根柱子撑着。这样一来,ta确实没别的选择了,只能死死抱住你这根唯一的救命稻草。可这真的是一种特别自私也特别危险的做法。你为了让ta离不开你,就毁掉ta的所有后路,完全不管ta的未来。万一你靠不住,ta就彻底没辙了,这不仅是自私,更是把ta推向了绝境。一个负责任的上位者,反而会鼓励下位者保持健康的社交圈,甚至还会主动把ta介绍给自己的朋友。ta不会怕对方有自己的朋友、自己的圈子,反而会希望ta多些依靠。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,通过自己的魅力和能力留住ta,而不是通过孤立ta、让ta没退路,来换ta的忠诚和依赖。
所以,当你要求ta和所有家人朋友断联,让ta只拥有你的时候,你有没有做好准备,成为ya唯一且绝对可靠的整个世界?你能保证自己这辈子都不背叛、不抛弃、不伤害吗?如果你做不到,那你又凭什么,断了ta的后路,让ta只能依赖你呢?
角度四:成长责任的悖论
一段健康的BDSM关系,应该是促进双方共同成长、是彼此滋养的。尤其对Dom来说,引导sub成为更好的人,是一项核心责任。但“圈养”模式,本质上与“成长”是背道而驰的。
1,能力的退化:圈养最直接的影响,就是让ta的本事慢慢退化,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节奏。一个被圈养起来,不用工作、不用处理复杂社会关系的人,她的决策能力、抗压能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会不可避免地慢慢退化。她会变得越来越“小白花”,越来越离不开你。这看着是满足了你想掌控ta的欲望,但往长远了看,你其实是把一个本来能自己过日子的成年人,重新“养”成了一个啥都不会的“巨婴”。
2,精神的停滞:除了能力退化,ta的精神世界也会一直卡着不动,甚至会慢慢萎缩。ta的世界里只剩你和你定的那些规矩,ta失去了在更广阔天地里碰撞、试错、学习的机会。ta的眼界会越来越窄,思维也会变得死板。看不到外面的世界,也接触不到新的知识和观点,认知只会停留在原来的水平,整个人都变得狭隘起来。等过个几年你就会发现,你们俩基本没话说了,因为ta在精神层面已经跟不上你了。你们的话题越来越少,就算聊天也完全不在一个频道。
一个真正的上位者,想要的不是一个只会听话的附属品,而是一个能在精神上跟自己旗鼓相当的人。ta会给下位安排些“小任务”,比如多读书、学个新技能、提升自己,还会跟ta聊时事新闻、哲学道理、艺术相关的事儿,会推着ta去见识更精彩的世界,哪怕那个世界里暂时没有自己的身影。ta不会怕对方走得远、看得多就离开自己,因为ta也会不断进步。
你想要的,到底是一个永远依附于你、仰视你的宠物,是一个能与你并肩前行、灵魂共鸣的伴侣呢?你到底是在培养ta,还是在驯化ta?这两种做法的初衷和结果完全不一样,你得想清楚自己到底在做什么。
角度五:你的承诺,有效期是多久?
如果你是你就图个新鲜、觉得有意思就跟风开始圈养,是最大的不负责任。
你能保证你的事业永远顺风顺水吗?如果有一天出了点什么意外,你还有能力“养”ta吗?到那时候,一个已经与社会脱节多年的ta,该如何自处?
你能保证你对她的热情和占有欲,会持续十年、二十年、一辈子吗?一旦“圈养”的新鲜感褪去,你会不会觉得厌烦?会不会觉得这是个累赘?这时候你还能像以前一样对ta吗?到那时候,你该怎么安置这个被你“圈养”了好几年,但你可能已经不再需要的人?是否会感到厌倦和负担?那时,你如何安置这个你已经“养”了多年,却可能已经不再“需要”的人?
还有ta的未来呢?要是有一天,ta不想再过这种被圈养的日子,你能做到坦然地放手甚至还尽力为ta铺路、帮ta回归社会吗?
说在最后
“圈养”不是过家家,不是腻了就能撒手的小游戏。它要求上位者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情感能力,更要有近乎圣人的品格:长远的眼光、坚韧的毅力和无私的担当。在说出“圈养”这两个字之前,请你摸着良心,用最冷静、最理性的态度,去设想以上所有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。这个责任,是经济的、情感的、社交的、成长的,更是贯穿一生的。它重如千钧。
我真的希望这篇文章能像一盆冷水,浇醒一些因为一时的新鲜感或者征服欲就随便说“圈养”的人,还有觉得“圈养就是有人疼、不用吃苦”的不切实际的幻想。
另外,想对所有身为下位者的朋友们说句话:真正的归属感,从来不是被囚禁,而是被接纳。真正的安全感,也从来不是被圈养,而是即使你拥有远走高飞的能力,也依然选择留在ta身边。
我是小玛,所以。各位心里动过“圈养”念头的上位者们所以,当你们轻描淡写地说出“我养你”、“你属于我一个人”这些话的时候,先不要沉浸于这种权力感带来的快感里,请先停下来,认真地、严肃地问自己三遍:“我,负得起这个责任吗?”

瘾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