瘾欢字母圈交友社区
成立9年「纯粹 专业 安全 放心」

做M会还手、做S会笑场、做生活的狗刚刚好~

做M会还手、做S会笑场、做生活的狗刚刚好~

作者江户川乱跑

友友们好,我是乱老师~作为一枚十年前就开始探索圈子,先后做过圈内社交软件运营、小玩具电商、现在还在做圈内公众号的“老司姬”。

我观察这些年的圈内社交氛围发现,大家的现实社交需求,正在逐渐变低。

拿我每天混迹的熟人吹水群来说,近期的一个热门主题就是——“杏压抑”

每天晚上零点一到,孤独的深夜狗都默契地上线了,群里准时活跃起来:网友一号:“甜甜的DS关系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?”

网友二号:“无牵手打卡,无亲亲打卡,无doi打卡……”

网友三号:“冬天好冷,好想有人贴贴取暖~”

直到有人开始商业互吹:“那你怎么不社交啊,你这样的还会找不到吗~”

或者执行力超强的甩出个链接:“周末有个xxx活动,要不要去参加?”

那些之前最大声的,这时就都瞬间收声了。

网友一号:“算了算了,我现实中做S会笑场做M会还手!”

网友二号:“算了算了,周末还是想躺尸……”

网友三号发了个“溜了溜了.jpg”,就潜水没有动静了……

看样子,群友们对瑟瑟的热衷仅仅体现在“线上高强度讨论瑟瑟话题”,但一说到实践,就“精神羊尾”了。

我问了几个近期丧失社交动力的圈友们原因——有人说:

“和没有进入自己安全范围的人社交,对于我其实是一个体力消耗项。

你需要维持自己好的状态,维持对别人的好奇心,始终注意让别人觉得舒服……”

还有人说:

“一想到找partner要和每个人从头自我介绍,要聊那聊过n遍的童年创伤,再引到xp的形成,再双方挤出时间city walk。

当对方断崖式消失时还要早就习惯了般的做好情绪隔离……就觉得好疲惫啊,天天工作加班已经很累了!”

最近这样的一张图在网上很火:
640-26
数据来源:格隆汇据研究表明,2024年,中国套套行业市场规模156亿元,同比下降17%,较2019年下降19.2%。

同期,中国情趣用品市场销售额达到1942.1亿元,同比增长8%,较2019年增长63.4%。

结论就是:现代人的瑟瑟逐渐不需要两个人了。

不过,“情趣用品”范畴很大。

有杯杯、吮吸玩具这种偏自用的,也有束具、鞭子、口塞这种双人互动场景的。

为了了解更多,我想到了我们的原创产品“啵啵贝”。

啵啵贝在小玩具中属于比较特殊的存在,既有较强的互动属性(由于穿戴和远程控制功能),还有自用属性(可以解放佩戴者双手)

并且它总共已经卖出了3w多台,用户量够大,更适合参考(此处真的不是插播广告啊)

然后我就好奇,我们以往介绍啵啵贝的时候,都是主打强调“互动属性”的。

那在这个前提下,会有多少比例的女生买啵啵贝是为了自用的呢?

我查了店铺后台近两次啵啵贝大促期间的下单性别比,女生都更多,占比都是近6成。

640-30
640-31
而我们公众号关注者性别比是均衡的男女1:1,所以不存在关注者性别比偏差的影响。啵啵贝作为女生佩戴的小玩具,男性下单一定是和伴侣用的,而女性下单之中,就有自用、也有和伴侣用的。

我想进而了解下单的女生当中,自用和双人用的大致比例,就在票圈做了一个小调查:

640-32
大家猜结果如何——收到的回复里,扣1的有21人,而扣2的只有2人。

可以估计,绝大多数下单啵啵贝的女生,都是自用。

啵啵贝这种有较强互动属性的玩具,有多达一半左右是女生买了自用,这也能一定程度上说明——“瑟瑟不需要两个人了”这件事,不算少见。

此外,非穿戴类的吮吸玩具(更偏自用)女生下单的比例就更高了,其它几款玩具的女生下单比例都达到了7成。

640-33
640-34
以前我建过很多圈内群,也感觉到,大家对社交的心态有了很大转变。我经历过早年间那种对“认识同好”异常狂热的氛围,大家挤破头找群,进来恨不得加遍所有人。

当时我作为群主没有经验,控制不了一些互动过密形成的冲突,就炸过、凉过好多个群。

后来我发现,有风险意识的谈杏博主们,采用的建群模式就三种:一种是男女分开建群。

一种是只拉线下参加过聚会活动、有过现实交集的人。

一种是严格筛选信息,比如“仅限高校学生才能进”,群主查看学生证,把有年龄差、有社会经验、容易形成权力不对等的人群卡掉。

我去年建群的时候,因为既不想按性别区分,也没有余力认真筛选信息,只想把建群当作顺带手的爱好。

于是我采用了另一种“禁止打字聊天,只能看梗图和发梗图”的形式,大家保持着只分享梗图的“赛博乐子人”的轻盈联结就很好。

一开始我以为,有很多人会为了社交而反对群规。

但出乎我意料的是,大家都很认同,并且自发维护,群也很快拉满了500人。

还有好多群友来和我私聊夸夸:“一直很想要这种不能聊天的群,氛围很好,不用怕像在别的圈内群那样,被加微信骚扰和甩测评表了。”

“有的陌生人你只看ta发的梗图还觉得挺有趣的,但是不能聊深,聊深了三观一碰撞,说不定就突然烂掉了,只想好好看梗图。”

一方面,各个平台上对xp的讨论逐渐增多,大家更容易涨姿势和找到认同感了。

另一方面,很多人对“圈内同好社交”祛魅,不再依赖“圈内”渠道。

所以,圈内人的社交需求更“淡”、更“轻盈”了。

毕竟稍有现实社交经历就知道,虽然都自诩“同好”,但人与人之间的观念和素质的差距,可能比人和内啥的还大。

很多圈内友友自嘲,实践不了是因为自己“做S会笑场,做M会还手”。BDSM涉及到大量沟通、规则建立、深度信任……其实是一场很“精密”的合作。

而现实中很多体验不佳的实践里,并没有形成这种默契的合作基础。

其实,如果“笑场”会让自己有压力,往往是因为需要刻意表演主人气质。

而“还手”则是对关系没有安全感,对沟通的效果不抱期待时的消极防御。

有一枚群友吐槽总是遇不到好dom,好多群友表示共鸣:

640-38
640-39
大家集体发出:“那种技术到位又情感丰沛的好dom到底是谁在谈,到底是谁在偷偷幸福”的质问~我也在票圈转发了这个问题,收到了4条分享自家宝藏dom的投稿。

其中两条是彼此青梅竹马,上中学时就认识。

一条是在认识初期,彼此没有目的地当了很久梗图分享搭子,互发了几百张压箱底的梗图。

大家发现了吗,这三个幸福的例子都是典型的“非功利型社交”。

在这里乱老师要介绍两个概念——“功利型社交“和“兴趣型社交”。功利型社交是指,基于价值交换和有用,有明确目的的社交。

它无需情感共鸣和深度联结,高度消耗心力,带有自我包装和表演性质。

比如职场、搞事业、雇佣关系、甲乙方关系等……

兴趣型社交则是功利性社交的反面,基于情感共鸣和认同感,兴趣导向的社交。

它顺应关系亲密度的真实发展规律,带来更低的心力消耗和更多滋养。

比如漫展、影迷聚会等,各种兴趣爱好的群聊和线下活动……

而理想状态下的亲密关系应该是后者,但随着生活与发展的压力增加,它也在逐渐滑向前者,比如各种有攻略意图的快餐式关系。

许多人内心渴望真实亲密的纯粹与温暖,但情感关系功利化的趋势,又迫使大家去适应功利型社交那一套。

但许多人既难以在功利模式里高效建立边界和规则,保障自己的体验,又无法在现实中找到足够多真实的情感联结。

最终索性发现,还是做“生活大S”的狗,最有确定感。

我那些友友们,只有深夜在群里复读抽象文案,大聊特聊猎奇杏幻想、品鉴各种施法素材的时候才兴致勃勃……一聊到实践,就进入社恐模式,最后得出结论——想当S不如去公园抽陀螺,想当M不如上班、吃辣和健身。

大家的杏压抑并非是没有杏需求了,而是花心力经营关系很多时候变成了“消耗”而非“互相滋养”,就倾向于自己play了。

专业字母圈斯慕思慕小众圈子交友社区,专业知识科普交流交友加入瘾欢社群,「点击加入」服务数万同好专业安全可靠。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瘾欢 » 做M会还手、做S会笑场、做生活的狗刚刚好~
分享到

评论 抢沙发

瘾欢字母圈交友平台

纯粹、安全、专业、放心

字母圈交友历史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