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这个小圈人终于找到小圈的男主了!”

三个月前,小穆(已化名)在某个小众社交APP上认识了自称小圈资深玩家的L先生。第一次见面时,L先生穿着整洁的白衬衫,带着小穆去了一家安静的茶馆。他轻声细语地聊起自己理解的“小圈文化”——那种不带情色色彩的管教关系,强调精神层面的引导与成长。
“你知道吗小玛姐?当他谈到《弟子规》,认真跟我探讨传统礼仪在现代关系中的应用的时候,我真的以为遇到知己了。他说他喜欢看我穿校服的样子,因为那代表着纯粹。”
但关系的转折发生在一个月后。L先生开始要求小穆每天发“着装检查”照片,从最初的全身照慢慢变成要求解开两颗扣子。“我总觉得怪怪的,但他说这只是仪容仪表考核的一部分”,小穆苦笑着给我发来了聊天记录。“有时候他还会用‘j 货’这样的词说我。每当我指出问题的时候,他都会反问我:‘这也没涉及到 X 啊?这样也不行吗?’”
不加杏的 BDSM和小圈本来都是非常珍贵的圈内文化现象,但多数人都没分清楚两者的区别,很多人用有杏和无杏直接来区分这两者。
无杏的 BDSM 那不就是小圈了吗?不加杏的 BDSM 和小圈到底是不是一回事?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个问题。
01
当 BDSM 脱下“杏”外衣
在传统认知里,BDSM总与皮鞭、项圈等充满情色意味的符号绑定。但事实上,非性化权力交换(Non-sexual Power Exchange)作为BDSM的重要分支,已经存在数十年了。
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:我不是为了杏兴奋而参与实践,而且出于控制与臣服的心理满足、角色认同、秩序规则、情感投射等等需求。着重在精神层面的占有、放弃、控制、服务。
在这种关系中,常见的实践包括:
语言控制:敬语称呼、特定称谓、汇报格式、禁言等等。
行为规范:每天早晚请安、坐姿跪姿或其他特定姿势自己一系列能体现尊卑的行为方式。更偏向于仪式化、规则化。
空间支配:限制活动范围、物品使用权限等等。
这些 play 当然都是 BDSM,只是把杏快感剥离了出来,这些方式本身不服务于性唤起,而是为了构建完整的权力结构。
这种关系最迷人的地方在于:它将快感从肉体层面完全转移到精神层面。就像喝无糖可乐,保留了刺激的口感,却剔除了糖分的负担。
某不知名 dom(玛夫)就曾经这样形容过:“相比于刻意地惩罚你做什么,我更喜欢你跪着给我泡茶的感觉。双手捧着茶杯,眼睛始终低垂时,哪怕我把茶水泼在你的脸上,你也不会乱动…甚至不敢质疑…这种权力流动的美感是无法言喻的。”
02
不谈杏就是小圈?
下面我们只聊聊不加杏的 BDSM 与小圈之间,几个很明显的区别:
一、明确的上下位关系
小圈往往不以性为导向,也不包含完整的权力关系。在 BDSM 中即使进行无性的活动,也是有明确的上下位关系的。比如:
1,说话必须要以某种自称开头…
2,回话要以某种固定的格式汇报…
3,必须按照规定穿某种款式和颜色的内衣…
但小圈文化通常存在着“去权力化”的特质,甚至有些人很厌恶“z 人”这个称呼。我记得曾经看过某 BDSM 论坛的问卷调查:68%的参与者表示“抗拒被称作nu”,82%的人认为“师生关系比主nu关系更贴近小圈本质”。
这种文化更接近某种精神上的cosplay——通过特定角色扮演获得心理满足,而非建立实质性的支配关系。
典型的小圈互动包括:布置作业、监督学习、监督作息、习惯培养、成长记录、使用敬语、姿态矫正等等。实践形式多以罚站、罚跪、打手心、打 PP 为主。
可能会有部分内容在形式上,与无杏的 BDSM 内容发生重合。但这些互动中不存在真正的权力让渡,就像老师说:“不写完作业就打手心”。
二,是否允许情色氛围
不加杏的 BDSM 可以不做实质性的行为,但可以有情涩张力。
而小圈通常避开情涩氛围,强调纯洁。一个小圈人绝不会把实践当成调情的一部分,就像不会在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里夹带《五十度灰》一样。
三,对身体接触的态度
不进行杏行为的 BDSM 活动可以接受身体触碰,但不延伸成为杏。
而小圈多数倾向于轻接触或者是无接触。
四,圈层意识
小圈的人更倾向于和只玩小圈的人实践,不愿意和玩什么宠物 play、羞辱 play 的人混圈,小圈是有较强的圈层意识和身份认同的。
03
说在最后
总结一下,如果一个人选择不加杏的 play,Ta 未必一定属于小圈,不加杏,也可以是 BDSM 中的一种实践方式。
回到开头小穆的故事,L 先生虽然没做任何实质性的杏 play,但他的部分行为混杂着情涩需求,混淆了基本概念。这两种方式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但真正健康的关系无论以哪一种模式呈现,都具备三个特征:
1,动机纯粹:不挂着羊头卖狗肉。
2,规则透明:不搞模糊地带。
3,尊重感受:不用“你太敏感”、“大家都这样怎么就你不行”来打压对方的不适。

瘾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