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投稿人:小霖(化名)/28岁/女生
别人进圈子大多是为了找刺激,但我是为了找宁静。我来自一个高知家庭,父母对我要求一直很高,我人生的每一步也都符合了父母和社会的期待。简历光鲜,名校毕业,我好像从小就是大家嘴里那种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并没有凡尔赛的意思。我总觉得我身体住着两个人:一个在不停地努力、拿奖、考第一、冲业绩。另一个却缩在角落,对这一切只有疲惫和厌倦。
遇见我的dom,这里我就叫他沈先生吧,是在一个圈内软件上。聊了三周后我们见了面,他和我之前见过的其他dom不同,他沉稳、克制甚至有点淡淡的疏离。他是学心理学的,很快就攻破了我的心理防线。他说我活得太累了,他说我需要的不是成功,而是允许。他说“在我这里,我允许你不完美。我可以承诺你的不是刺激,是休息”。他的话像一道精准的光,照进了我生命最幽深的裂缝里,我太渴望卸下那副优秀的沉重枷锁了。
一开始,沈先生确实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安宁。他给我定下特别细的规则:几点起床、吃什么,甚至什么时间上厕所。他接管了我工作之外的所有决定,小到穿哪双袜子,大到是否接受一份新的工作邀约。但这对我来说,不是羞辱,而是解脱。他说:“你只需要服从,其他的交给我。在这里你不需要思考,不需要优秀,你只需要存在”。
有一次我大学最好的闺蜜来我的城市出差,我和她约好了聚一聚。我提前和沈先生报备,他的回应很平静:“当然应该去,你们很久没见了。”但紧接着,他话锋一转:“不过,我看你们之前的聊天记录,她这个人好像负面情绪有点多。你最近刚稳定下来,神经衰弱也才好一点,我担心你和她聊多了又会受影响。要不你们就中午简单吃个饭就好,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怎么样?”然后他还贴心地帮我选好了餐厅,我当时觉得有点别扭,但他好像也是在为我着想,我就答应了。但那顿饭我吃得心不在焉,一直在不停地看时间。
之后类似的建议越来越频繁:“那个总找你吐槽工作的同事,她性格有点亢奋,你每次和她聊完,都会不自觉地带入她,变得很焦虑。这对你的状态是一种干扰。慢慢疏远她吧,也是对你自己情绪负责。”
“你父母又开始催婚了?我知道你是孝顺,但他们的传统观念和我们现在的状态是冲突的。每次和他们打视频,你都得花好几天来平复心里的挣扎。下次你们就打字聊吧,应付两句就行了,别平白给自己增加压力。你需要一个无菌的环境来休养。”
他开始审查我的通讯录和社交软件。“这个人是谁?你们上次聊天是什么时候?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一开始是偶尔,后来变成了常规操作。如果我有一点不耐烦或者抗拒,他不会发怒,而是会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望和受伤的感觉:“我只是想更好地了解你保护你。如果你觉得多余,那以后我就不问了。”这种失望比怒吼更让我害怕,我害怕失去这份唯一的理解,于是我交出了更多的密码和权限作为补偿。
渐渐地,我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。朋友的邀约,我开始以“忙”、“累”、“不方便”为理由推脱。与家人的通话,也变得简短又敷衍。我的社交圈几乎什么都没有了,只剩下一个孤岛——而沈先生,就是岛上唯一的居民。他成功地让我相信,只有他才是唯一理解我、不会伤害我、不会消耗我的人。他用一系列看起来合理化、甚至量身定制的关怀和建议,悄无声息地拆掉了我通往外界的所有桥梁。当我回过神来才发现,自己已经身处孤岛,四面楚歌,而唯一的依靠,就是那个为我建造了这座孤岛的人。
转折点,是一次偶然。我一个闺蜜因为急性阑尾炎入院,我已经提前和他说过了,但我在医院里一直忙前忙后,没来得及看手机,导致沈先生一时联系不上我。等我回复之后,他直接找到了医院,但没有关心我和我的朋友,而是严厉地质问我为什么没有遵守“随时报告”的规则,以及“我早就命令你不要和你那些所谓的闺蜜再联系了,她们只会消耗你”。那一刻,在消毒水的味道和身体的疲惫中,我看着那个男人扭曲的、充满控制欲的脸,突然打了个寒颤。
—— @小霖(已化名)的投稿。
其实小霖的故事,让我看到了BDSM关系中另一种不易察觉的风险,就是高功能人群的自我迷失。长期生活在高压和外界高期待下,一些人会陷入严重的情感耗竭(Emotional Exhaustion)和去个性化(Depersonalization)倾向。ta们渴望从“必须优秀”的魔咒里逃出来。而一个看起来成熟可靠的上位者提供的“交出控制权”的方案,对ta们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。
这不是在追求快感,他们交出的,不仅是身体的控制权,更是对自我人生的决策权和责任感。这种“休息”,实则是一种心理上的退行(Regression),回到婴儿一样的的依赖状态。而别有用心的上位者,就擅于把这种依赖包装得合理又美好,最终实现彻底的精神控制。有些人会利用下位者的心理,一步一步地剥离ta们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和自主决策能力,这是一种更隐蔽、也更为致命的剥削。
真正的BDSM关系,无论包含多少支配与服从,其根基永远是“赋能”,而不是“剥夺”。目的是让参与者更好地认识自己、探索边界,从而在生活里变得更强,而不是更弱。
我见过太多在黑暗中寻找光的人。有人寻找认同,有人寻找解脱。BDSM本可以是一扇窗,但却总有人试图把它变成一堵墙。

瘾欢